關於美國的文化,你一定要了解
"在路上遇到陌生人,希望對我訴訴苦,我會停下來聽他講",美國語言學教授和作家凱莉(Pauline Kelly)女士説,"因為我知道他在找聽眾把煩惱一吐為快,而神選擇了我去幫助他"。
凱莉女士是馬里蘭州蒙郡學院語言學教授。
她説,一些外國人對美國人能停下來聽陌生路人講自己的遭遇或困惑,感到很吃驚或不解。
這些外國人要麼覺得這個路人太開放自己的世界給另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其二,這個能夠停下來聽對方講話的人是否頭腦太簡單,居然不會懷疑對方有什麼企圖?
凱莉教授説,這或許是因為許多外國人並不真正瞭解美國文化。"美國是建立在信仰神明的基礎上,樂善好施是這裏的傳統。"
"從表面看,我與陌生路人素昧平生,然而我的理解是對方需要外界的幫助,他找到了我;但真正選擇我的是神,是他讓我去幫助這個陌生人,因此我沒有猶豫。"凱莉説。
凱莉認為,外界對美國文化可能存在不少誤解。她接着舉了幾個生活中的實例。
見面就問"How are you?"
一些在美國生活了幾年的外國人覺得,美國人有點虛偽。
以上面這句問話為例,外國人認為對方問我"你好嗎",一定是很關心我,希望聽我講講自己的近況。然而通常美國人在問過後,就繼續走開了。
凱莉説,其實"How are you?"與"Hi"、"Hello"這樣的問候語沒什麼區別,都代表"您好!"的意思。
除非你在診所或具體的環境下,醫生或對方問你"怎麼樣?(How are you?)",才是他需要認真瞭解你情況的時候。
在美國,無論是在社區、學校、公司或其它公共場合,相識但不一定相熟的人碰面後,通常會問一聲"Hi"或"How are you",以表示禮貌和尊重。
這意思是説"哦,我認識你,你好嗎"。否則,相識卻不打招呼是很不禮貌和冷漠的表現,大多數美國人不這樣做。
凱莉説,在同一個社區,彼此不相識的人,見面也會打招呼,因為大家在同一處居住,互致問候是非常暖心的做法。
"因此,當你聽到對方説'How are you?',這不代表你需要停下來仔細説説自己的情況,你只需答一句'Fine,thanks'就好,或也問候對方一句'How are you'"”。
"美國人追求拜金主義"
美國人注重個人的發展、財富的積累和事業的成功。財富水平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因素之一,但這不是美國人追求的唯一目標。
凱莉説,長久以來,許多美國人選擇從事公益慈善事業、教書、護工、緊急救援和社會工作,併成為自己的職業發展。
這些行業都不是能賺大錢的地方,卻一直不斷地有美國人的加入和付出。並且,美國人很小就注重做義工,從中瞭解社會的不同層面和需求。
許多人從中對人生有了更新的瞭解,有些人因此選擇從事護士、醫生或助教類的工作作為職業發展道路。
還有許多家庭自第三世界國家領養貧困兒童,這種做法也相當多見,儘管再養育一個孩子意味着給這個家庭增添更多的財務負擔和社會責任。
許多大富翁都是慈善家
美國的多數大富翁,如巴菲特、比爾‧蓋茨等都有自己的慈善基金會,用於幫助其它企業、組織或個人的發展。回饋社會是多數美國大富豪的價值觀。
凱莉説,剛才提到美國人有"樂善好施"的傳統,這點同樣適用於大富豪們。並且,多數美國人認為,富豪們有義務向社會或他人伸出援手,因為他們擁有和掌握了國家的大部分財富。
許多財團或個人基金會都有助學金或獎學金項目,專門為沒錢上大學的學生們提供資助。一些成績優良但家庭收入不足的學生們,如果去這些個人基金會尋求幫助,大多會得到滿意的答覆。
"如果你在社交場合碰到哪位大富翁,你甚至可以直接上前搭話,告訴對方你在學費上遇到困境,請求對方提供幫助",凱莉説,"通常,對方不會輕易拒絕你的請求,他會把助理或基金會的聯繫方式給你,請你繼續和他們聯繫"。
美國人也有社交恐懼症
美國是個多元文化並存,又注重個人價值的社會。許多人認為,美國人熱衷社交,哪裏會有社交恐懼症?
然而,這並非完全準確。凱莉説,美國人喜歡聚會,但也時常在聚會中感到不自在。她説,自己經常在陌生人多的聚會中感到不適應。
"如果遇到説話投緣的人,還好。否則,我會找個藉口,告訴主人我需要提早離開。"凱莉説。
"通常最喜好聚會的還是年輕人。他們精力充沛,喜歡結交新朋友。而對於不少中年和老年人,他們對聚會的熱衷會越來越少。"
凱莉説,通常在聚會前,可以瞭解一下新聞,作為聚會中的談資,但涉及政治、宗教或爭議性話題最好避免。
美國人不願與老人同住
中國及許多東方文化看重"老有所養"的傳統,贍養年邁的父母被視作自己的責任。在美國,人們與年長父母同住的情況很少。
凱莉説,這種情況也不能一概而論。許多美國人沒有與自己的父母同住,並不是因為嫌棄父母老了,會給自己帶來麻煩,而主要還是因為工作繁忙、難以分身的緣故。
特別在首都華盛頓或紐約等這些大都市,許多人在政府部門或商界奔忙,難以照顧好自己的父母。因此,他們選擇請保姆、護工來填補這個空缺。
第二種情況是當父母患有某些老年疾病:如老年痴呆或中風等,由於自己不具備專業護理知識,與其照顧不好,還不如請這方面的專才來照顧,更讓人放心。
美國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間
美國人注重對個人隱私的保護。
人們在許多美國影視節目中看到,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擁有自己的房間,而不與兄弟姐妹共享房間。
凱莉説,這也是個誤解。美國家庭多數有兩到三個孩子,甚至更多。孩子們在小時候與姊妹們共享一個房間的情形很多,除非家裏只有一個孩子。
通常當年紀大的孩子上大學或開始工作,搬出去住後,年紀小的孩子才有條件擁有獨立的卧室。
"我們都是美國人"
美國的社會形態多元而開放,同時注重個人的價值和發展。美國也是個注重禮節和尊重差異的國家。
隨着移民人口的不斷增加,不同族裔的人口有往同一處聚居的趨勢。凱莉表示:"這樣不太好,因為美國是個歡迎多元文化的國家,我希望看到不同族裔的人們在一起融合,因為我們都是美國人。我不希望看到這裏被叫作韓國村、那裏是中國城、還有墨西哥社區等。不分到來的先後,我們都是美國人才對。"版權聲明
本欄目文章內容及案例圖片均為愛無界或愛無界會員原創作品,版權歸廣州愛都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及會員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及引用,剽竊必究!
相關閲讀
老人移民澳大利亞條件:如何為晚年生活開啓新篇章
澳大利亞以其高質量的生活、完善的醫療體系以及宜人的氣候,成為許多老年人理想的移民目的地。對於希望與子女團聚或享受退休生活的老人來説,瞭解澳大利亞的移民政策至關重要。本文將詳細解析老人移民澳大利亞的條件,幫助您規劃未來的生活。
中國老人移民加拿大的福利:為晚年生活增添保障
隨着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老人選擇移民加拿大,享受其優越的社會福利和高質量的生活環境。加拿大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不僅為年輕人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的福利保障。對於希望通過婚姻移民的中國單身女性來説,瞭解這些福利不僅有助於規劃自己的未來,也能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
嫁給英國人對職業生涯的影響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國婚姻變得越來越普遍。對於許多想要嫁給英國人的單身女性來説,除了情感的契合,職業生涯的考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本文將深入探討嫁給英國人對職業生涯可能帶來的影響,並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
英國教育與嫁給英國人對子女的影響
對於許多希望找到外籍伴侶的單身女性來説,嫁給英國人不僅意味着情感的歸宿,更可能為子女帶來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本文將深入探討英國教育與嫁給英國人對子女的積極影響,幫助您更好地理解這一選擇的長遠意義。
與英國人結婚後的國際旅行機會:開啓全球探索之旅
與英國人結婚不僅僅是情感的昇華,更是開啓全球探索之旅的鑰匙。英國護照的強大含金量為國際旅行提供了諸多便利,本文將詳細探討與英國人結婚後,你將享受到的國際旅行機會,助你暢遊世界。
55歲移民加拿大能幹啥?
55歲女性結婚移民加拿大後,有多種可能的職業選擇和生活方式。
嫁到美國的中國女人真實生活是怎樣的?
嫁到美國的中國女人真實生活是多樣化的,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個人背景、家庭情況、居住地點、文化適應能力以及與美國伴侶的關係等。
西方男人對老婆怎麼樣?
再進一步瞭解西方男人對老婆怎麼樣?來看看愛無界嫁到國外的姐妹的親身感言——
西方男人結婚後和父母住嗎?
西方文化中強調個人獨立性,因此成年子女在結婚後通常會搬出去建立自己的家庭。
跟澳大利亞人結婚多久能拿到永居?婚後生活是怎樣的?
跟澳大利亞人結婚多久能拿到永居?根據澳大利亞的移民法律,通過與澳大利亞公民或永久居民結婚來獲得永居身份,通常需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和時間段

愛無界國際交友首創“中西方教練式服務”,引進美國、澳洲、歐洲等西方知名情感教練,全程融入西方文化思維,為愛無界會員審核英文介紹檔案、挑選符合西方審美的形象展示照片……為渴望通過跨國交友尋找愛情的女性提供專業的情感指導、形象打造、翻譯服務、簽證辦理服務、國際理財服務等8項服務。本着“真愛無國界”的理念,致力於為中國單身女性提供專業、高端的跨國交友指導服務,愛無界團隊不斷開拓西方發達國家的優質男士資源,成為業界成功率最高的交友服務指導機構!
1家總公司
廣州愛都公司
2家國內分公司
香港分公司
海南分公司
2家國外分公司
澳洲分公司
美國分公司
7位外國教練 60人國內外團隊
優質豐富的海外男士資源
成功會員遍佈海外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