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飲食文化異同比較
飲食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飲食觀念和飲食習俗,最終形成不同的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發展,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發展、演變和積累過程中,中國人從飲食結構、食物製作、食物器具、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民俗,最終創造了具有獨特風味的中國飲食文化,成為世界飲食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西方的一些國家彙集着各國的移民,深受各國飲食文化的影響,博採眾長,並結合自已的飲食習慣,形成精巧專維、自成體系的飲食文明。
一、中西方飲食觀念的不同的原因及表現
歷史上,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創造了無數燦爛的文明,使中國的飲食文化也博大精深。由於源遠流長的歷史以及廣闊的土地,地域的飲食文化也有些差異,在全部範圍內逐步形成了八大菜系,魯菜,川菜,粵菜,蘇菜,浙菜,湘菜,閩菜,徽菜。中國人注重“天人合一”,這裏的天不僅僅是天地意義上的“天”,還泛指人以外的客體世界。這種價值理念形成了中餐中以食表意、以物傳情的特點,注重飯菜的意、色、香、味。中國人很早就把追求食物的美味性提升到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俗語説:“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中國人吃飯主要吃味道,只要味道好,其營養價值不高也無所謂。更注重的是賞心悦目以及味道突出。在中國飲食的理性大於飲食的美性,這種飲食觀也與中國的哲學思想相一致。中國人認為烹調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與其他的藝術一樣,體現着嚴密性與即興性的統一。中國人注重飲食的感性和藝術性,追求口感這一方面是眾所周知的。中國人注重“吃”,不僅僅覺得是要用好吃的東西來填飽肚子的,更是對美味的渴望及希望帶來的身心方面的愉悦,所以中國人評價一道菜經常會從“色、香、味”三個方面來衡量。這種觀念差別直接導致中國人過分強調飯菜的口感和美感。
西方以歐美為代表,其飲食文化也可謂源遠流長。西方的一些國家曾淪落為一些國家的殖民地,長期入住着大量的移民,於是吸收了其他國家的飲食文化習慣,並結合自己的飲食習慣打造出擁有自己特色的飲食體系和飲食文明。歐洲文化到中世紀時已十分完善,舊的西方飲食文化已經形成。西方沒有像中國一樣特徵特別明顯的菜系,在各個國家之間都有着融會貫通的飲食文化。由於中西方哲學思想的不同,西方人追求理性科學地飲食觀,即講究營養,視營養為最高準則,特別講求食物的營養成分,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各類有機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理,熱量的供給是否恰到好處,這些營養成分能否為進食者充分吸收。西方人對於食物會盡量保持食物原有的營養。他們僅僅將飲食視為一種生存手段,強調人的飲食選擇只需要滿足人類身為個體的需要。西方人很少或者幾乎從不把飲食與精神享受聯繫在一起,在他們的食物概念中,飲食只是一種生存手段,他們採取了一種更規範更合理,更科學的方式。這也體現了西方人較之中國人飲食概念不同的實用主義,換句話説,他們在“吃”的問題上更傾向於實用性。“吃”對於一個西方人來説只是對一個生物機器注入燃料,只要能幫助他們抵禦病菌和保持健康就夠了。可見西方人對烹飪沒有足夠的重視,因此在英語中烹飪詞彙較為匱乏,並且很多來源於法語,如cuisine、chef、menu等,因此很多中國的烹飪詞彙無法在英語中找到與之完全對應的詞。
二、中西方飲食方式的不同的表現
中西飲食上最為明顯的差異表現在飲食餐具的使用上,無論是平常的家庭用餐,還是正式的宴會上都是如此,比如中國人用筷子夾食物,西方人用刀叉切割食物。不同的飲食方式顯然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在不同文化引導下形成的。
中國人與西方人飲食習慣的不同
(一)餐具差異
中國人使用筷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雖然那時的人們還是習慣於以手來代替筷子。中國人自古以來大部分以農耕為主,所謂“面朝黃土背朝天”正是這一文化現象的真實寫照,在這種文化環境中,通常以穀類為主食,傾向於安居樂業,和平與安定,強調以“和”為貴,反對侵略和攻擊。就功能而言,筷子的準確性和自如性都很高,筷子是人與食物之間的温和媒介,這也反應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中國人使用筷子時温文爾雅,很少出現戳、扎等不雅動作,在餐桌上對待食物的態度是親和的、温柔的。在西方人使用的眾多餐具中,最常用、最具代表性的餐具是刀叉。西方人使用刀叉的歷史並不久遠。一頓正餐中往往使用多副刀叉,吃主餐用主菜刀和主餐叉,吃沙拉和甜點再使用不同的刀叉而西方很多國家其祖先為狩獵民族,飲食以肉類為主,為了能在殘酷惡劣的環境下生存,必須善於捕獵,富於進攻性,這兩種近乎相反的文化傾向反映到飲食中就很自然地體現在餐具的選擇以及使用方式上,相反,西方人使用刀叉是又切又割,讓人感到一種殘酷和暴虐,是毫不掩飾地蹂躪食物。儘管中國人和西方人一樣性喜吃肉,但卻表現得非常含蓄、婉轉,絲毫感覺不到那樣血淋淋的“廝殺”和“搏鬥”。
(二)就坐差異
中美方的飲食方式有很大不同,這種差異對民族性格也有影響。在中國的宴席,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氛。人們相互敬酒、相互讓菜、勸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體現了人們之間相互尊重、禮讓的美德。雖然從衞生的角度看,這種飲食方式有明顯的不足之處,但它符合我們民族“大團圓”的普遍心態。
西式飲宴上,宴會的核心在於交誼,通過與鄰座客人之間的交談,達到交誼的目的。如果將宴會的交誼性與舞蹈相類比。那麼可以説,中式宴席好比是集體舞,而西式宴會好比是男女的交誼舞。由此可見,中式宴會和西式宴會交誼的目的都很明顯,只不過中式宴會更多地體現在全席的交誼,而西式宴會多體現於相鄰賓客之間的交誼。與中國飲食方式的差異更為明顯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動自由,這種方式便於個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必將所有的話擺在桌面上,也表現了西方人對個性、對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擾,缺少了一些中國人聊歡共樂的情調。
(三)就餐差異
通常中國人請客吃飯採取的是一種“共享”的方式,大家共享一席,共享桌上的菜餚,往往一道菜剛上桌,在主人的殷勤招呼下,眾人通力合作,共同“消滅”盤中之物,最後結賬也是爭相付錢。一切行為都強調突出的是一個“合”字。
而受個人主義思想的影響,西方人請客吃飯的習慣是每人一份,且主客雙方各自點自己的飯菜,不必考慮他人的口味和喜好,用餐時也只吃自己的盤中餐,付錢也往往採取AA制,各人自付各人賬。
(四)菜餚差異
在中國人的菜餚裏,素菜是平常食品,葷菜只有在節假日或生活水平較高時,才進入平常的飲食結構,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説,菜食在平常的飲食結構中占主導地位。西方人認為菜餚是充飢的,所以專吃大塊肉、整塊雞等“硬菜”。西方人重視營養的合理搭配,有較為發達的食品工業,如罐頭、快餐等,雖口味千篇一律,但節省時間,且營養良好小。中國人與西方人飲食習慣的不同
(五)用餐禮儀差異
在中國,任何一個宴席,不管是什麼目的,都只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氛。美味佳餚放在一
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賞、品嚐的對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們相互敬酒、相互讓菜、勸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體現了人們之間相互尊重、禮讓的美德。便於集體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難以改革。
西式飲宴上,食品和酒儘管非常重要,但實際上那是作為陪襯。宴會的核心在於交誼,通過與鄰座客人之間的交談,達到交誼的目的。如果將宴會的交誼性與舞蹈相類比,那麼可以説,中式宴會好比是集體舞,而西式宴會好比是男女的交誼舞。由此可見,中式宴會和西式宴會交誼的目的都很明顯,只不過中式宴會更多地體現在全席的交誼,而西式宴會多體現於相鄰賓客之間的交誼。與中國飲食方式的差異更為明顯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將所有食物一一陳列出來,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動自由,這種方式便於個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必將所有的話擺在桌面上,也表現了西方人對個性、對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擾,缺少了一些中國人聊歡共樂的情調。
總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中西方飲食文化中體現得較為明顯,從飲食觀念、飲食內容以及飲食習慣等各個方面都體現了中西方內在思維方式的不同,中國人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西方的實用主義也體現在中西方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最根本的內在思維方式的不同各自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歷史也都密不可分。如今世界各方文化有趨同局勢,所以保證世界文化的繁榮與多樣性依然需要努力。
版權聲明
本欄目文章內容及案例圖片均為愛無界或愛無界會員原創作品,版權歸廣州愛都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及會員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及引用,剽竊必究!
相關閲讀
老人移民澳大利亞條件:如何為晚年生活開啓新篇章
澳大利亞以其高質量的生活、完善的醫療體系以及宜人的氣候,成為許多老年人理想的移民目的地。對於希望與子女團聚或享受退休生活的老人來説,瞭解澳大利亞的移民政策至關重要。本文將詳細解析老人移民澳大利亞的條件,幫助您規劃未來的生活。
中國老人移民加拿大的福利:為晚年生活增添保障
隨着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老人選擇移民加拿大,享受其優越的社會福利和高質量的生活環境。加拿大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不僅為年輕人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的福利保障。對於希望通過婚姻移民的中國單身女性來説,瞭解這些福利不僅有助於規劃自己的未來,也能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
嫁給英國人對職業生涯的影響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國婚姻變得越來越普遍。對於許多想要嫁給英國人的單身女性來説,除了情感的契合,職業生涯的考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本文將深入探討嫁給英國人對職業生涯可能帶來的影響,並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
英國教育與嫁給英國人對子女的影響
對於許多希望找到外籍伴侶的單身女性來説,嫁給英國人不僅意味着情感的歸宿,更可能為子女帶來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本文將深入探討英國教育與嫁給英國人對子女的積極影響,幫助您更好地理解這一選擇的長遠意義。
與英國人結婚後的國際旅行機會:開啓全球探索之旅
與英國人結婚不僅僅是情感的昇華,更是開啓全球探索之旅的鑰匙。英國護照的強大含金量為國際旅行提供了諸多便利,本文將詳細探討與英國人結婚後,你將享受到的國際旅行機會,助你暢遊世界。
55歲移民加拿大能幹啥?
55歲女性結婚移民加拿大後,有多種可能的職業選擇和生活方式。
嫁到美國的中國女人真實生活是怎樣的?
嫁到美國的中國女人真實生活是多樣化的,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個人背景、家庭情況、居住地點、文化適應能力以及與美國伴侶的關係等。
西方男人對老婆怎麼樣?
再進一步瞭解西方男人對老婆怎麼樣?來看看愛無界嫁到國外的姐妹的親身感言——
西方男人結婚後和父母住嗎?
西方文化中強調個人獨立性,因此成年子女在結婚後通常會搬出去建立自己的家庭。
跟澳大利亞人結婚多久能拿到永居?婚後生活是怎樣的?
跟澳大利亞人結婚多久能拿到永居?根據澳大利亞的移民法律,通過與澳大利亞公民或永久居民結婚來獲得永居身份,通常需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和時間段

愛無界國際交友首創“中西方教練式服務”,引進美國、澳洲、歐洲等西方知名情感教練,全程融入西方文化思維,為愛無界會員審核英文介紹檔案、挑選符合西方審美的形象展示照片……為渴望通過跨國交友尋找愛情的女性提供專業的情感指導、形象打造、翻譯服務、簽證辦理服務、國際理財服務等8項服務。本着“真愛無國界”的理念,致力於為中國單身女性提供專業、高端的跨國交友指導服務,愛無界團隊不斷開拓西方發達國家的優質男士資源,成為業界成功率最高的交友服務指導機構!
1家總公司
廣州愛都公司
2家國內分公司
香港分公司
海南分公司
2家國外分公司
澳洲分公司
美國分公司
7位外國教練 60人國內外團隊
優質豐富的海外男士資源
成功會員遍佈海外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