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戀愛——“媽寶男”折射出現在我國戀愛價值觀
這檔全新的戀愛節目一改過去男女嘉賓電視擇偶的互選模式,而是由徵友者父母代勞,首期節目中五位男嘉賓退居二線,男方父母與女嘉賓直接對話,並全權決定婚配可能。對女方中意的父母以亮燈形式表達意願,女方獲得三組以上家庭青睞即進入女嘉賓反轉環節。其間,男嘉賓通過電話與父母溝通,並享有爆燈權;女方最終決定心儀家庭,牽手男嘉賓。
“男女嘉賓互不見面,由父母決定兒媳人選,怎麼看這節目都像是時代的退步。”對大多數觀眾來説,婚姻自由的社會法則通行多年,這種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老婚配方式重新擺上枱面的做法,似乎與時代相悖。真正讓部分觀眾感到“情緒炸裂”的主要在後面,首期節目中有部分男嘉賓的家長,在講述選擇兒媳標準時,大談“方便生養”“居家幹活”“照顧兒子”等條件,幾乎無視女性在家庭中應有的地位。還有一位家長在面對一位40歲離異女嘉賓時,搬出了類似於“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的言論,絲毫不顧及女方的面子。
家長已經如此,節目中男嘉賓的表現也令人無語,對於父母明顯帶有歧視意味的説辭,男嘉賓普遍表現得理所當然,而在闡述個人擇偶標準時,也把外貌、身材掛在嘴邊,並且不約而同地要求女方“能照顧自己”。“媽寶男”“巨嬰男”等稱號,很快被用來形容節目中男嘉賓的通病,並被不少觀眾調侃,男嘉賓是要“找媽”而並不是找妻子。
爭議由此而起,並迅速從一檔節目的播出效果,逐步演變成對我國現代社會戀愛價值觀的討論,網絡間隨處可見對“媽寶男”的痛斥,對家長陳腐戀愛觀的反對。有觀眾甚至將板子打到了節目組身上,認為節目的設定一開始就展示了極端男權的三觀,缺乏對現實的關照。對此,《中國式戀愛》的節目監製劉原並不同意,“節目組之所以敲定‘帶父母來戀愛’的創意,就是考慮到在戀愛環節中父母所佔據的重要地位。我們的初衷有兩個,一是促成良緣,二就是探討戀愛問題的代際溝通,用規則和戀愛場景的外殼,讓單身男女和他們的父母進行一次戀愛觀念和情感的碰撞。”
“父母坐在前台並不意味着父母‘包辦’,即使在國外,男女要結婚還是要帶給父母看的,獲得祝福或者認可。”劉原解釋道,節目中男嘉賓也擁有充分表達自己觀念的權利,爆燈權也可用來表明態度,父母並不是有些評論認為的“專權”。而對於節目中部分家長表達的擇偶觀,劉原表示可能也有誤解,“中國人似乎天生對婆婆和媳婦的關係特別敏感,目前觀眾只看到了第一期是男選女,類似‘找個幹活的媳婦’這樣如今已經不為年輕人認可的觀點,現實中也確實依然存在於很多長輩的觀念裏。”他認為,將持有這種觀點的家長呈現在節目中也無可厚非,因為一旦出現由此導致的牽手失敗,也許反而會促使家長反思。
據他透露,觀眾反應最激烈的趙浩然的母親,其實通過節目的錄製她發現了自己與兒子之間的情感隔膜,節目錄制後母子倆有了人生中第一次徹夜長談,也修復了親子關係。此外,節目中男選女的模式並非一成不變,第二期就將出現反轉,由女嘉賓坐進第二現場,變成“丈母孃選女婿”。“首期大家可能天然覺得婆婆會為難媳婦,那第二期丈母孃看女婿,會不會越看越歡喜呢?我們希望大家在這個過程中,會看到更多的現實問題。”劉原説。
專家觀點
客觀呈現之外還要做價值觀引導
節目中男嘉賓的親友對女嘉賓“能生養”和“會幹活”的要求,體現了一種中國的傳統價值觀。婚姻是為了傳宗接代,“生養”本身就是一種生殖文化,而“會幹活”則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秩序,這些都是腐舊得發黴的落後價值觀。至於對於女性價值隨着年齡增長而貶值的言論,在現代社會也普遍存在着,但存在並不一定是對的,它是將女性物化的表現,希望女性年輕漂亮,而不是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個體。這種落後的價值觀不應該得到強化。
至於“媽寶男”和“巨嬰男”,在現實社會中也確實存在。我國獨生子女生育政策實行很多年,家庭中所有的愛都給了一個孩子,很多時候是母親幫忙代勞所有事務,母親也特別樂於做各種安排。這種男性即便從生理上斷奶,在心理上也沒有實現“斷奶”,未來很難對家庭承擔相應的責任。
與之相反的是我國現代女性日趨獨立的趨勢。儘管獨生子女政策對男女平等,但我國傳統社會對男孩兒的偏好,更容易使男性出現這種問題。而社會本身又對男性的擔當有更高要求,當他們出現這種問題時,就更容易引起人們的反感。
這種現象出現後,我們其實需要注意的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走向,以及應當呈現怎樣的價值取向。作為一檔戀愛節目,所謂中立地呈現並不是真正的客觀,中立其實是帶有價值評判的,並且會對社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現代社會中獨立女性在婚姻面前已經有很大的阻力,而大眾媒體更應該意識到自己對社會的影響力,不是光呈現就夠了,過多地展示這種現象並無意義,應該做一些價值觀的引導。(來源:北京日報)
版權聲明
本欄目文章內容及案例圖片均為愛無界或愛無界會員原創作品,版權歸廣州愛都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及會員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及引用,剽竊必究!
相關閲讀
美國男性婚姻責任感分析:他們是否值得託付終身?
對於想找外國人結婚的單身女性而言,美國男性的婚姻責任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許多人既嚮往美國男性在戀愛中表現出的獨立與平等觀念,又擔心他們是否能在婚姻中承擔起長期的責任。文化差異、價值觀的不同,以及社會對婚姻的定義,都可能影響美國男性在婚姻中的行為模式。通過深入分析他們的責任感來源和表現,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判斷是否值得與其共度一生。
新西蘭夫妻團聚移民政策:申請條件與流程全解析
對於希望通過跨國交友與新西蘭伴侶團聚的單身女性來説,瞭解新西蘭的夫妻團聚移民政策至關重要。新西蘭以其優質的生活環境和完善的移民體系吸引了眾多國際交友申請者,但申請過程複雜且要求嚴格。本文將詳細解析新西蘭夫妻團聚移民的申請條件、所需材料以及具體流程,幫助您高效完成申請。
新西蘭結婚移民條件全解析,開啓跨國幸福之旅
在全球化的時代浪潮下,越來越多的單身女性渴望與外國伴侶攜手步入婚姻殿堂,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新西蘭,憑藉其優美的自然環境、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完善的社會福利,成為眾多人心中理想的結婚移民目的地。那究竟滿足哪些條件才能成功通過結婚移民新西蘭呢?接下來就為您詳細介紹。
老人移民澳大利亞條件:如何為晚年生活開啓新篇章
澳大利亞以其高質量的生活、完善的醫療體系以及宜人的氣候,成為許多老年人理想的移民目的地。對於希望與子女團聚或享受退休生活的老人來説,瞭解澳大利亞的移民政策至關重要。本文將詳細解析老人移民澳大利亞的條件,幫助您規劃未來的生活。
中國老人移民加拿大的福利:為晚年生活增添保障
隨着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老人選擇移民加拿大,享受其優越的社會福利和高質量的生活環境。加拿大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不僅為年輕人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的福利保障。對於希望通過婚姻移民的中國單身女性來説,瞭解這些福利不僅有助於規劃自己的未來,也能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
60歲戀愛者如何應對子女的看法:化解家庭矛盾,追求幸福晚年
對於60歲的戀愛者來説,尋找伴侶不僅是情感上的需求,更是為晚年生活增添幸福的重要一步。然而,子女對父母再婚的態度可能會成為戀愛過程中的一大挑戰。如何化解家庭矛盾,爭取子女的理解和支持,是60歲戀愛者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50歲以上戀愛人羣的擇偶標準:尋找晚年的幸福伴侶
隨着年齡的增長,50歲以上的單身女性在尋找伴侶時,擇偶標準往往與年輕時有所不同。這個階段的女性通常更加成熟、自信,對生活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期待。她們在選擇伴侶時,更注重的是情感的契合、生活的質量以及共同的價值觀。本文將深入探討50歲以上戀愛人羣的擇偶標準,幫助她們在尋找國際交友伴侶時,能夠更加明確自己的需求和期望。
中老年戀愛時如何展示自我魅力——打造獨特的個人魅力,遇見跨國愛情
隨着社會的發展,中老年戀愛已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的話題。對於想找外國人結婚的單身女性來説,如何在戀愛時展示自我魅力,吸引異國他鄉的伴侶,成為了她們的核心需求。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打造獨特的個人魅力,輕鬆應對戀愛場合。
60歲單身女性戀愛的心態調整
隨着年齡的增長,60歲的單身女性在尋找伴侶時可能會面臨一些獨特的挑戰和心態上的調整。戀愛不僅僅是年輕人的專利,對於任何年齡段的單身人士來説,找到合適的伴侶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以下是一些心態調整的建議,幫助60歲的單身女性更好地應對戀愛過程。
50歲左右女士戀愛的心理準備:擁抱新生活的勇氣與智慧
隨着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50歲左右女士開始考慮重新進入戀愛市場,尋找自己的幸福。在這個年齡段,戀愛成為了她們結識外國朋友、尋求婚姻的一個重要途徑。那麼,如何做好50歲左右女士戀愛的心理準備呢?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您順利開啓新的感情生活。